客服人说 | 服务行业的价值判断——出租车服务引发的思考

2025-11-03
0
 

前不久我从外地回家,天色已晚,当我走出高铁站时,城市的灯火已疏落。

 

出租车候客区排着长长的队伍,空气里混杂着大家对旅途的倦意和归家的迫切。快轮到我时,在我快速上车熟练地报出目的地后,司机师傅原本松弛地搭在方向盘上的手,瞬间收紧了。他扭过头,眉峰蹙起,毫不掩饰那份扫兴:“就这么近?”语气里夹杂着显而易见的失望,他顿了顿,几乎是脱口而出:“你为什么不打网约车。”

 

车内的空气凝滞了一下,他那份对“小单”的嫌弃,沉甸甸地落在狭小的车厢里。最终,他虽未拒载,但一路的沉默和那时而存在的叹息,却比言语更清晰地传达着不满:这单28块生意,可能于他而言,太“亏”了。

 

车轮碾过寂静的街道,目的地早已到达。然而司机那毫不掩饰的失望,却像一粒硌脚的石子,留在了我的心里,引发了一连串的涟漪。这份对“价钱”的评判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服务行业中的隐藏“病灶”,同样是服务行业的我们是否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呢?

 

身处银行后台服务中心,作为信息录入条线的一员,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与各类客户信息打交道,连接着前后台办公系统每天都在处理着海量交易,转账汇款、开立账户、变更印鉴……正如同夜晚川流不息的出租车,承载着无数客户或大或小的金融需求。

 

当云上交行面对一个反复询问基础操作步骤的老人时、当可疑账户核实遇到不会讲普通话的客户时、当信息录入等待着分行一笔笔金额微小的延时业务时,他们的耐心和专业度,是否也会因内心对“价值”的暗自衡量而打折?答案是:一定不会。

 

我们都明白这种基于交易金额或业务复杂度的价值判断,是服务行业最隐蔽也是最危险的陷阱。不同于银行网点,后台服务中心虽然不用直接面对客户,但我们的处理效率、态度、准确性就如同出租车内的氛围,会通过层层环节最终传递到客户感知中。

 

如果我们操作延迟、信息更新缓慢、问题解决效率低下、反馈机械冰冷,那么客户感受到的只有“自己的需求没有被认真对待”,长此以往,积累起来就是客户体验不佳甚至引发投诉。

 

正如那位司机只看到了28元的车费,却忽略了口碑或未来的潜在联系。每一笔业务,无论金额大小,都是银行与客户建立连接、传递价值的触点,都值得被精准、高效、带着温度地完成。

 

服务的真正价值,不单单在于每笔业务的金额标签,更在于每一次服务。

 

每一次沟通,是否都恪守了服务的承诺与保证了服务的品是否保障了所有业务流转的顺畅与公平?

 

业务不分大小,服务也没有等级之分,只有用心做好服务,让每一位客户都感受到同等的高效服务,才是我们服务工作的价值体现。 

 

 

 

 

 
 
 

 

企业动态

热门活动

师资团队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