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人说 | 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催收员?记住这几个实用技巧

催收员,常常被描绘成手持法条利剑的讨债者。当我们撕开这个灰色标签,发现那些真正优秀的从业者其实更加像是手持火把的破冰者,他们不是用恐吓融化债务坚冰,而是用“理解”和“沟通”的温度化解债务危机。
我现在从事M3催收工作,前两天处理的一个客户林先生的案例,让我更加坚信——催收不是对抗,而是合作。
拨通电话前,那些被标记的“拒接”记录让我不得不发出感慨“又是一场硬仗啊。”
第一次打过去,果然,刚提到还款,林先生就直接说:“没钱,别打了!”然后挂断。虽然屡次被拒绝,但我仍然没有放弃,我发现,林先生电话接通率很高,说明他并不是完全拒绝沟通,而是有些难言之隐。
林先生案例的转折点并非在分期方案达成的瞬间,而始于那句“林先生,您先别急,我不是来催款的,是想了解一下您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能帮到您的地方”的开场白。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一声疲惫的叹气。原来,林先生家里突发变故,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逾期。他之前信用一直很好,这次确实是无奈之举。
很多人逾期后,最怕的就是催收电话一来就提“必须还钱”“不还要起诉你”等冰冷话术,但其实,这样只会让客户更抗拒。
我的做法是:先共情,理解他的难处,而不是上来就施压。再者给希望,让客户知道有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无法回转的绝境。最后提供帮助,不是逼客户马上还钱,而是帮他找到可行的还款方式。
最后,林先生接受了我的方案,甚至还主动回电话,说:“我和家人商量了,就按这个方案来。谢谢你的理解,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林先生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冰冷的催收只会让客户更加逃避,甚至失联,最终银行和客户都产生损失。有温度的沟通才能破解僵局,让客户愿意配合,甚至主动还款,实现双赢。
作为催收员,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欠款数据”,而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同胞,他们可能是:突然失业的打工者、家里老人生病的顶梁柱、创业失败的小老板,他们不是“老赖”,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如果我们能多一分理解,其实很多问题其实可以更顺利地解决。
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催收员?总结几个实用技巧:先听再说,学会倾听,让客户把困难讲出来,而不是一上来就施压。
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是他,希望被怎样对待?提供选项,不是“必须还全款”,而是还有其他选择,“这几个方案,您看哪个合适?”长期维护,即使这次没还上,保持良好沟通,下次他有钱会更愿意还。
用温度换信任,用理解换合作,这才是长久之道。
每个逾期账户都封存着一段破碎的时光,优秀的催收员如同情感修复师,用专业温度融化债务冰层,让尊严的种子在信用土壤中重新发芽。希望每位催收员都能成为化解客户信用危机的资产卫士。
- 2023-09-09
- 2023-09-09
- 2023-09-09
- 2023-09-16
- 2023-09-16
- 2025-01-02
- 2023-09-09
- 2023-09-09
- 2023-09-09
- 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