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到烙印:品牌记忆点打造的黄金三角策略

2025-11-03
0
 

本文共 3921 字

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

 

 

在行业迭代加速、用户注意力碎片化的当下,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限的消费者心智空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何在汹涌的信息洪流中劈波斩浪,抢占认知先机,关键在于锻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记忆点。

 

品牌(Brand)的词源本义是烙印,其最原始的功能是通过烙印对牧场中的牛群归属进行区分。

 

追根溯源,品牌的本质正是建立鲜明的差异化认知——将自身的核心特征,如同烙印般刻入消费者心智,清晰回答我是谁这一关键问题。

 

品牌认知是一场品牌与消费者的共谋,它由品牌传递的自我定义与消费者感知的主观解读共同构成。正如识别陌生人时会依赖外貌、身形、气质等显著特征,消费者初一个品牌时,同样会本能地去感知品牌的名称、Logo、IP、代言人等核心品牌符号。

 

大脑会自动过滤冗余信息,不断解构、精炼,并最终萃取出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特征,形成初始的印象

 

因此,品牌真正的护城河并非在于品牌本身,而是构筑于消费者的心智城池之上。因此,本文将聚焦品牌名称、吉祥物与故事三大核心策略,探讨如何有效打造品牌记忆点,从而驱动商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01.

品牌名称:打造“零门槛”记忆符号

 

品牌名称是认知的第一触点。

 

海南民政厅曾公示了一批需清理的不规范地名,如维多利亚花园、阳光波洛克小区等被认为使用外国人名、地名的地名,暴露出了房地产行业高度同质化的命名特点。

 

反观新兴互联网企业,则另辟蹊径,偏好动植物名词或韵律化的叠音词。从阿里系的天猫、飞猪、闲鱼(动物意象),到小米、果壳、大麦(植物意象),再到滴滴、当当、朴朴(叠音韵律),其命名策略高度统一。

 

为何互联网企业如此钟情于动植物或叠音词?原因在于这两类名称天然具备低认知负荷高传播势能的优势,完美契合了互联网时代对品牌符号效率的追求。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符号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日新月异,但其功能逻辑却恒久不变——传播、识别、解读与记忆。而人类的大脑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锤炼,更善于过滤无关紧要的信息,优先捕获并处理那些能以最低能耗传递最大意义的简洁信号忽视这一认知定律的命名,往往代价高昂。

 

大家熟知的米其林轮胎先生,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其法语名Bibendum 被生硬音译为必比登”,发音拗口、意象缺失,人为制造认知障碍。

 

可口可乐早期译名蝌蝌啃蜡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不仅未能传递产品价值,反而容易引发负面的感官联想,若非品牌方果断改止损,市场命运恐将截然不同。

 

相较于形容词等描述性词语,具象名词在记忆曲线上更具优势,尤其是源于日常的动植物类名词,得益于人类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与常识,这些名词早已在大脑中构建了清晰、稳定的既定印象。

 

当它们出现时,大脑无需费力解码,便能瞬间从认知数据库中调取与之关联的印象,投射出一幅立体而直观的画面。

 

而叠音词则更易唤醒听觉记忆,当名称本身高度还原现实中的声音,如当当”“滴滴,便天然具备了串联听觉联想的感官优势。即便是后天创造的非固定词组,如拼多多”“朴朴,也能通过高频重复的韵律在用户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象。

 

从十几年前恒源祥的羊羊羊到如今的拼多多,这些让人情不自禁跟唱起来的鬼畜广告,虽然风格略有争议,却拥有无可辩驳的记忆穿透力。试想电梯间同时播放三个品牌广告——优安健、美康乐与红蜻蜓当电梯抵达28层迈出门口时,最可能被记住的,必然是能瞬间唤起视觉意象的红蜻蜓

 

前两者描述性组合,即便努力回忆,往往也只能拼凑出模糊的康乐”“安健等抽象概念碎片,甚至可能混淆为安优健

 

这正是依赖描述性词语或寓意组合的传统命名方式的缺陷,它们在调动记忆时更多牵涉是抽象认知与逻辑重组,记忆负担重,传播效果不佳。

 

02.

品牌吉祥物:构建人格化的超级链接

 

如果说建立认知是品牌构建的第一性原理,那么视觉认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引擎。

 

心理学研究反复验证,视觉信息在识别效率、记忆留存与情感唤起层面,均显著优于文字符号。而吉祥物作为可视化的第二Logo,是建立用户粘性与实现品牌差异化的关键媒介。

 

其核心价值在于品牌人格化通过赋予具象形象以背景故事、性格特质与情感温度,塑造出鲜活立体的人格化品牌形象,与受众建立起亲和、喜爱与信任的情感纽带,从而加深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蜜雪冰城的吉祥物雪王便是这一策略的典范,作为2018年推出的品牌吉祥物与终身代言人,雪王以头戴王冠、手持冰激凌权杖的雪人形象为核心设计,圆滚滚、胖乎乎的身体搭配其标志性的舔嘴笑表情,时常以显眼包的定位活跃于各大竞品门店挑衅互动,同时也传递了平价亲民的品牌定位。

 

2021年伴随着魔性主题曲《蜜雪冰城甜蜜蜜》的破圈,到2025年大名鼎鼎的雪王和他五颜六色的一家老小乌泱泱地走上了港交所上市敲钟现场,蜜雪冰城通过吉祥物的人格化运营强化了IP生命力,也为品牌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增长点。而雪王凭借其呆萌可爱而极具亲和力的形象,一举成为品牌吉祥物界具重量级的翘楚。

 

从阿里的天猫、京东的Joy狗到米其林的轮胎先生、金拱门的麦当劳叔叔,成功的吉祥物往往了具象化的人或动物作为载体,这些被赋予了背景故事、鲜明性格与丰富情感的虚拟代言人,其核心特质与品牌或产品深度绑定,形成不可分割的关联。

 

例如米其林轮胎先生便属于典型的产品特征拟人化,其灵感源于堆积的轮胎形似一个人,几经迭代最终进化为如今极具辨识度的大眼萌胖子。可爱元素在吉祥物设计中尤其具有穿透心智的魔力。

 

正如四方田犬彦在《论可爱》一书中所指出的,一旦施展了可爱这种魔法,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都会充溢着亲切感,向我们展示充满善意的表情。

 

可爱作为人类共通的语言,是吉祥物设计的强大优势,Labubu、玲娜贝儿的全球性成功正是可爱力在当代语境中的完美印证。

 

是在社交传播主导的流量时代,吉祥物的商业价值被空前放大。其可爱属性是激发消费者拍照分享、二次创作的催化剂,为品牌方带来梦寐以求的低成本社交裂变与UGC内容。

 

新生代对个性化、情感陪伴与精神愉悦的强烈需求更是催生了吉祥物周边市场的蓬勃发展,以茶百道多邻国等为代表,品牌通过贴近当下年轻群体审美与需求,设计文化符号化、场景延展化、用户互动化来传递品牌价值,实现了原生品牌价值与IP衍生价值的叠加效应,在吸金这条道路上真正做到了1+1>2 

 

03.

品牌故事:用叙事重塑价值与归属

 

认识认知认同,不仅是人际关系的演化路径,更是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深度联结的必经过程。

 

认同作为终极阶段,是构建用户忠诚度的关键。叙事大师彼得·古贝尔在《会讲才会赢:如何通过讲故事打动人心,赢得机会》中强调,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是通过情感交流在做生意。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讲述令人信服的故事是促成生意的最好方式。掌握故事力,就能提升竞争力。

 

品牌故事的本质,正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特别是差异化定位的戏剧化重构。它通过真实的情节、饱满的情绪张力与沉浸式叙事,将一个个消费者亲历或口耳相传的故事,升华为具有社会流通性的信任货币,拥有强大的可信度与情绪感染力,能指数级放大品牌的传播效果。

 

每个成功品牌背后都有可挖掘的故事,可口可乐堪称品牌故事的教科书,它用跨越世纪的一连串品牌故事,将一瓶碳酸饮料铸造成了全球文化符号。1885年,药剂师彭伯顿在亚特兰大实验室意外调制出一款含古柯碱和酒精的深色糖浆,称为彭伯顿法国酒可乐,可以缓解头痛与疲劳。然而受到禁酒令颁布的冲击,他不得不继续研究无酒精配方。一次偶然实验中,助手误将苏打水混入糖浆,瞬间激发出绵密气泡,可口可乐由此诞生。

 

这场阴差阳错的发明为品牌蒙上幸运之神眷顾 的宿命感。可口可乐的配方之谜更像是现代商业界的圣杯传说,据传配方封存于亚特兰大某银行保险箱,分三人分持钥匙且严禁同乘航班,以防意外导致配方失传。这种刻意营造的神秘感,将商业机密消费者津津乐道的都市传说。

 

可口可乐最颠覆性的叙事,莫过于重构圣诞老人形象。1931年,为提振冬季销量,品牌聘请瑞典商业艺术家哈顿·珊布,为其节日营销创造了一个爱喝可乐的圣诞老人形象红白棉袍、憨态可掬的白须老人,手持可乐畅饮的场景从此进入了千家万户

 

在持续多年的广告轰炸中,圣诞老人可口可乐的经典配色以及与小粉丝分享饮料等桥段,将产品深度绑定节日欢乐氛围。这一操作不仅奠定了标准版圣诞老人的原型,更巧妙将品牌植入文化基因

 

如今每逢圣诞季,全球对红袍老人的每一次传播,都在无形中为可口可乐增值。这些故事满足了大众获取信息、审美与自我认同需求等多重期待,构成了可口可乐品牌长盛不衰生命线的一部分。

 

褚橙讲述了一个八旬老人从烟草大王橙王重新出发的创业故事,掀起了水果界的橙色风暴;海尔借铁锤砸毁76台冰箱的故事破局重生,将海尔的品质信仰烙进了国民的集体记忆;湾仔码头以水饺皇后从码头摊车到世界工厂的坚韧逆袭,将妈妈的心包进了亿万家庭的舌尖记忆。

 

品牌故事的类型有很多,创始人故事、产品故事、理念故事等等,无论何种类型,都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或心理暗示,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潜移默化传递产品功能、企业精神与核心价值,成为突破产品与营销同质化的有效情感诉求方式。

 

业界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产品-意义=商品,产品+意义=品牌。名称、Logo、吉祥物、故事等核心要素共同构成了品牌的意义,形成了完整的品牌文化体系。

 

承载其理念、价值与文化诉求,助力品牌更好地传播、识别与记忆。打造品牌记忆点,在消费者心智中刻下深刻的烙印,是企业穿越周期、赢得竞争的不二法门,而探索更多记忆魔法,将是品牌永恒的课题。

 

 

 
 

 

 
 
 

 

企业动态

热门活动

师资团队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