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四个关键词,助你摆脱情绪内耗

2025-08-11
0
 

本文共 2927 字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上周末与多年不见的同事聊天,整个下午她都在倾诉工作中的烦恼与困难,看她那疲惫的状态很是揪心,于是趁她喝茶时,我接过话茬试图安慰她:“我理解你的感受,你这么着急是为了团队的绩效,现在团队有新员工,他们完成业务指标需要时间,咱不妨耐心等等给他们一段时间看看……

 

她打断说:“没用,现在的新员工对待工作就那么回事,太难管了,和他们说多少次都没用。”就这样被反复打断几次后,我陷入了沉默,默默告诉自己今天是练习倾听的最好机会,认真做一个倾听者吧。

 

待回家夜深人静后,脑海中同事苦闷的画面挥之不去,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做客服管理的那几年,团队管理毫无章法,每日忙忙碌碌却未见成效,上下级关系也岌岌可危。领导认为我对员工只有奖,没有罚,没有魄力;员工认为我只知道拿指标压榨,不体谅员工,没人情味。那种感觉孤单、委屈、心力交瘁,一度让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后来的我通过阅读、写情绪日记、记复盘笔记等方式,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一点点尝到团队管理工作的乐,从磕磕绊绊中逐渐摸索成长。

 

今天同事诉说的境遇让我触景生情,因此想将自己十多年的职场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各位,其中给我最大助益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注重表达情绪,而非情绪化表达。

 

提及“表达情绪”,很多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心想“不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虚伪极了。”这是对“表达情绪”的典型误解。

 

如今学会“表达情绪”,对个体而言,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效率、提升协同资源的能力,还能获得成长经验、拥有更多机会;对组织而言,对外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且带有温度的服务,对内可打破部门沟通壁垒、提高组织灵活性及韧性、提高组织绩效、增强组织活力。

 

接下来通过几个真实场景一起体验“表达情绪”的魅力吧。

 

某天孩子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不想上英语辅导课,您给我请个假吧。”不等我作出反应,我妈便大声呵斥:“怎么能请假呢?你妈给你报的课都是花了钱的,怎么能说不上就不上?”孩子委屈地说:“我头疼,请一天假不行吗……”

 

看着她欲言又止的小表情,我就知道她肯定有事儿瞒着我,于是我把孩子拉到身边问:“你实话讲,是不是因为这堂课要听写英语单词,你不会写,害怕课后被老师单独留下是吗?”孩子嘟囔地哭了起来:“这次学的单词太难了,我还不会写,如果被老师发现把我留下,我就没法和同学玩了。”——让孩子表达情绪,有助于我们看到真问题。

 

工作中,一个小伙伴气冲冲地跑过来对我说:“楠姐,刚刚我处理了一个误机的客诉,快被那个乘客气死了。她的行程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原本就无法准时登机,在我们俩通话的1个小时内,她一会儿怪司机走错了路,一会儿又怪导航有问题,总之就是不愿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还非要误机及改签赔偿,咋劝都不听,气死我了!您找人回电吧,我实在处理不了这个单子。”

 

我当即回道:“别生气,乘客在气头上,说两句咱们别往心里去,客诉的工作不就是这样吗?明天再给客户回电吧。”——这看似是在安慰员工,实际是在帮员工逃避恐惧和痛苦,让员工认为自己的情绪是外界造成的,从而不断疏离自己的情绪,形成不健康的思维模式。

 

从心理学角度讲,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高兴、愤怒、欢喜和悲伤只是不同的情绪而已。情绪的产生,不仅有我们的生理原因,还有我们对人和事的认知、看法及评价。

 

情绪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负面情绪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在职场工作中,引导员工正确处理负面情绪、表达情绪是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我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总结了四个关键词:看见、接纳、觉察、表达。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助大家完成自我修炼,事半功倍地管理团队。

 

(一)看见情绪

 

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每种情感都对应着多种情绪感受。情绪ABC工具告诉我们,A指事件或人,B是对事件或人的看法、评价,C是针对看法或评价产生对应的情绪。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思维是情绪加工厂,事件经过我们的大脑、思维加工后会产生各种情绪。

 

基于此,工作中遇到员工找你抱怨、吐槽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看见员工的情绪,是害怕、恐惧还是愤怒?看到员工主动积极时,我们也要通过员工的行为去看见员工的情绪,是开心、感动、还是兴奋?看见员工的情绪,有助于发现真问题、真需求。

 

(二)接纳情绪

 

面对员工的快乐也好、抱怨也罢,作为管理者的我们要善于接纳员工情绪。接纳员工情绪就是在向员工释放安全信号,营造安全氛围,有助于员工真实地表达情绪、解决问题。职场中部分新晋的管理者把员工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当作麻烦、困扰,认为职场不是幼儿园,管理者不是员工父母,不能事事照顾员工情绪。

 

这种观点本质就是在回避情绪。回避情绪则失去了通过情绪觉察需求的机会,失去了与员工共情的机会,最终形成不健康的应对模式,对团队、对个人成长无益。实际上,客户的情绪是客服的工作内容而非负担。同理,员工的情绪是管理的工作内容,而非负担。

 

(三)觉察需求

 

管理者通过看见、接纳员工的情绪后,才能更深层地洞察情绪背后的原因,觉察员工内心的真正需求。每一个愤怒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

 

如现场巡检时,听到员工们讨论奇葩客户案例时,此时你可能会说:“得了,得了,这有什么好生气呢?要是客户都那么好说话,咱们还有机会在这工作吗?”不如将这句话换成:“你是因为自己已站客户的角度最大化帮忙沟通协商被客户拒绝,客户不理解,你非常挫败,是吗?”

 

觉察需求是客服管理者的一种移情能力,让员工感受到被关心、被认可,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智慧,提高团队组织能力及绩效。

 

(四)表达情绪

 

表达情绪句式:我感到……因为……”如“我感到很无助,因为客户一听不能退款就炸了,根本不让我说话,可客户的情况确实不符合退款条例。”情绪化表达“这个客户非要退款,这是无理的诉求,公司制度不允许,我能怎么办?”

 

我们通过对比感受一下员工的状态:情绪化表达时,员工状态紧绷、对抗;表达情绪时,员工状态从容、淡定。员工表达情绪既是自我情绪感知的一部分,又是梳理自己情绪及思路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员工在表达情绪后,有些问题就有了思路、有了自信,对员工而言这是一种正向的螺旋上升过程,自我效能感会逐步提升。事实也证明,那些表达情绪的员工灵活性更高、进步更快。看到情绪、接纳情绪、觉察需求是管理者以“我”为中心,我要去看到员工的情绪、接纳员工情绪、觉察员工情绪背后的原因及需求。

 

表达情绪是客服管理者以“他”为中心,理解他的情绪及需求后,将主动权交给对方,让对方能够安全表达情绪,梳理需求。这个过程是管理者与员工双向奔赴、共同合作完成的,值得我们坚持学习和练习。

 

读书时,老师教我们“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工作后,社会教我们“情绪是第一生产力。”对此深以为然。“情绪”是我们身体一部分,与自身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从事客服管理工作的朋友们,愿我们视“情绪”为朋友,愿我们都能看见情绪、接纳情绪、觉察需求、表达情绪。向我们身边释放爱与善意,尽己之力营造安全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员工摆脱情绪内耗,尽情释放自我、提升自我,同时也让我们的管理工作游刃有余、自由自在。

 

 

 

 

 
 
 

 

 
 
 
 
 

 

 
 
 
 

 

企业动态

热门活动

师资团队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