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觉知中传递爱——为着火的沟通带来清凉

2024-10-09
0
 

本文共 5074 字

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前言:
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客服人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客户充满疑虑或不满,有的客户习惯反复询问与确认……而沟通效率最低的一种情况,要数面对挑战性行为的客户了。他们会大声质疑与反驳,甚至是情绪激动或拒绝合作,其偏激的语言和想法,逐渐让客服人员的情绪无法保持稳定。当愤怒的客户引得客服人员的情绪着火时,沟通将失去控制……
 
01
不想失控,却依旧陷入其中——失去觉知
 
“天啊,我那时候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在一次投诉复盘分析中,客服小王按着太阳穴,头疼不已。
 
小王是某公司电话服务中心的客服代表,负责接听客服热线并对客户投诉进行初步处理。一天,他接听了一位李先生的来电,李先生语气强硬,对一笔未经他授权的自动转账交易表示十分不满,认为这是公司的失误。尽管小王耐心地解释了自动交易的相关规则,但李先生并不认可,并不断打断李明的解释,用强硬和不友好的语气指责公司侵犯了他的财产安全权。
 
随着对话的进行,李先生的言辞越来越激烈,甚至开始质疑小王的专业能力和诚信度。面对这样的挑战性行为,小王开始感到沮丧和愤怒,他的语气也变得不再那么耐心和礼貌。最终,在一次李先生尤为尖锐的指责后,小王情绪失控,大声反驳了李先生,并说出了一些不恰当的话……
 
案例中的沟通冲突可能不是每天发生,但却是每位客服人员都曾遭遇过的经历。客户因为各种原因,言语越来越激烈,甚至是包含了人身攻击的内容,而直面冲击的客服人员,可能因为委屈沮丧或焦灼愤怒出现情绪失控。于是,更糟糕的事情必然发生,可客户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们在情绪和压力中失去了对自我的觉知!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情绪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尤其是在面对面的交流或电话沟通。当客户因为各种问题而产生不满、愤怒或焦虑等负面情绪时,这些情绪很容易通过激烈的语气或语速、不恰当用语等方式传递给客服人员。客服人员或者作为被激烈情绪攻击的对象,或者基于客户的遭遇处于共鸣状态,在接收这些负面情绪时,很容易被客户的情绪所影响,进而产生类似的情绪反应。
 
同时,客服人员还承担着解决客户问题的压力。遭遇情绪激动的客户,让客服人员更觉得自己无法及时解决问题、无法满足客户的期望或影响公司对自己的考核指标。这种压力会加剧负面情绪对客服人员的影响,直到引发客服人员自身的剧烈情绪波动,做出冲动的行为。
 
一旦陷入情绪中,我们将无法冷静地思考,我们迷失了自己面对客户或接起电话的初心,我们甚至失去了对“自我”的觉知,忘了自己是谁。可是现实不会因为我们忘记而改变,我们是客服人员,客户可以是情绪表达者,但我们应当是情绪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所以,陷入情绪并不是客服人员的错,但我们必须拯救自己,避免陷入情绪后出现更加不理性的行为。
 
02
可以抽离,那不是你的情绪——觉知自己
 
作为客服人员,我们可以在沟通冲突中解救自己的情绪,但首先,我们得觉知自己的情绪,那什么是觉知?自己又是谁?
 
大家可能没有察觉到,但我们的脑海中确实有个声音,一直在进行着心理对话。对话滔滔不绝,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如果你现在听到一个声音,“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的脑海里没有任何声音”,那么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那个声音。我们可以称呼它为“思绪”。
 
作为客服人员,当我们与客户对话时,我们脑海中的声音将尤其亢奋。一方面它在重复并理解着客户的话语,另一方面也在感受和分析客户的思绪,一时间,脑海中熙熙攘攘,不得空闲。
 
很快,脑海中的这些对话和思绪形成了一个负能量场,客服人员在这个能量场中可能被攻击,也可能主动共情。但无论哪种情况,这个能量场中正加速聚集紧张、焦虑或愤怒的情绪,脑海中的声音就会愈发地活跃。当负面能量在内心积聚时,我们不由自主就会想干点什么,以此来释放内心的负面能量,冲突一触即发……
 
当我们身处其中时,我们觉得压抑和失控,可是这个能量场和我们有直接关系吗? 
 
我们花一点时间仔细想一想,客服人员对客户的情绪感受,和客服人员自己内心的互动,是一样的吗?我们的脑海中可以自由地产生任何想法,这些想法会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形成一个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对客户情绪状况的一种替代性环境。我们可以把控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客户情绪依照他自身的情感运转,而客服人员的情绪源于自己依据当前的沟通状况所构建的心理模型,这是由自己决定的,想通了这一点,客服人员就能开启觉知自己的过程!
 
不过这个内心世界也并不是我们“自己”!
 
把激烈的沟通过程想象成一场电影,那么“自己”是谁?是电影剧情中那个忍耐客户无休止情绪的人吗?不是。是那个坐在屏幕外看电影的人吗?也不是!那到底是谁?
 
将剧情中那个忍耐客户负面情绪的人误认为是“自己”的客服人员,最容易在激烈沟通中被情绪影响,即使客服人员的情绪管控能力再优秀,也很难跳出这场电影。
 
将那个坐在屏幕外看电影的人误认为是“自己”的客服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控自己的情绪,但依旧会被剧情深深影响,客服人员的工作特性要求我们要具备共鸣或共情能力,若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谁,这种共情将直接干扰客服人员的思考和判断。
 
如果说电影中的人代表客服人员的“情绪”,看电影的人代表客服人员的思维,那“自己”就是能觉知世界并通过意识观看世界的人。这个世界既包括了情绪,也包括了思维。“自己”在意识的中央,通过意识觉知思维和想法,通过思维觉知情绪和感受。若“自己”偏离居中的位置,被负能量场所吸引,负能量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求你给予更多的关注。然后,由于你的关注会滋养它,它会被注入更多的能量,从而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循环恶化的过程,客服人员会沉浸在负面情绪对抗中。
 
因此,不要仅仅专注于身体感受,被情绪和感官牵着鼻子走;也不要跑偏,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拉扯思维不要被剧情影响”这件事情上。客服人员要觉知到“自己”,回到居中的位置,真正地从负能量场中抽离出来,并冷静地观察,清醒认识到客户的责难与刁难所造成的情绪波动,并让这种波动从心中掠过,不与之纠结。
 
这并不代表客服人员要回避客户的情绪,不能与客户的情绪共鸣。与客户的交流不是一场战斗,我们并不需要阻止负能量从内心世界涌上来。感受到焦虑、愤怒的能量并没有错。思想与情感,都没有任何区别,它们并不是我。我们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标签来提醒自己:我是那个观察者,是居中的“自己”。
 
通过一句短语或桌边的图画,我们提醒自己不用试图去控制或征服客户的情绪,那会让自己陷入负能量场中。不要在意情绪,觉知它,放下它,不与之对抗,我们就能保持“自己”,冷静地走到下一步。
 
03
冷静观察,像分析一场剧情——觉知当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功抽离的客服人员,终于走到“此山”外,能见到整个沟通过程的“真面目”。觉知“自己”并回归居中的位置后,客服人员能够开启冷静观察阶段。
 
注意,我们是开启观察,不是把“自己”再次投射进剧情中。举个例子,有位离异男士,在一段时间内个人经济状况遇到困难,于是贷款支付离婚协议里约定好的给前妻的抚养费。有的人会认为,男人经济遇到困难,前妻毫不体谅,还冷酷地追讨抚养费,这男人实在是太委屈了,并不由自主地替男人抱不平;另有人觉得,男人经济遇到困难,哪怕贷款也要及时支付抚养费,尽心尽力对待前妻和孩子——在这个剧情里,男人就是一个拥有主动权、敢作敢当、愿赌服输的男人,令人佩服。
 
同一个举动,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剧情,到底哪个男人才是真的“自己”?其实是不是或是哪种不重要,我们可以发现,做出不同评判的人,都是将自己投射进剧情中,从而以单一的视角去评价男人,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使他们无法客观看到其他的各种可能。
 
客服人员需要评判客户的情绪吗?不需要!我们无需认同或反对客户的情绪,这个情绪是客户自己的,我们既然已经抽离,就要走到剧情外面来,冷静观察当下的沟通现实,尽可能发现更多的事实或可能。
 
冷静观察现实,是不是意味着客服人员最好不要与客户共情呢?两者其实不矛盾。与客户共情并不意味着客服人员要评判或者认同客户的情绪,共情实际上是对客户诉求的一种感知观察。我们主动尝试站在更客观的视角观察客户,体会他们的处境和感受,是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客户现实的途径。
 
冷静观察现实,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客户提及的问题上。在大量的情绪信息中,我们需要找出,客户到底是对哪个环节、哪个部分、哪个流程又或者哪个人员不满意?客户自身的判断或行为有没有异常或偏差?客户所处的环境对客户的想法是否形成干涉或影响?提炼信息的角度,越多越好。
 
客户的情绪依旧激动,但客服还可以主动发起问题引导客户提及更多的信息。比如客户的表情、身体语言或语音语调,或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客户的情绪表达方式或攻击性言论不重要,除非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有效信息,我们无需在意。这种对当下剧情冷静观察的态度,有助于客服人员保持理性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要始终记住,客服人员除了是情绪管理者,更是问题解决者,我们需要快速地探寻问题的根源。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居中和冷静,在客户的挑战性行为中发掘信息,就像分析电影剧情一样。
 
04
以爱为名,为焦灼送上清爽——觉知善意
 
客服人员觉知“自己”,保持冷静,观察信息,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不过我们都知道,虽然客服人员的沟通完结点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志,但整个沟通工作的核心是客户满意,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即:人比事重要!
 
所以,对于处在激动情绪中的客户,客服人员首先要能够成为善意的起点。善意是客服人员在内心世界营造的正能量场。这个内心的能量场不由客户决定,不受客户影响,也不需要客户回应。我们可以做的,是在冷静地观察下恰当地释放善意,渐渐与客户的负面情绪相接触,通过改变客户情绪的外在环境,引导客户逐渐觉知到自己的情绪失控。
 
当然,还有一种假善意,其实是一种讨好的心情。当客服人员面对客户的激烈情绪时,哪怕理性上明知没有真实的危险,也会下意识担心会不会得罪客户,这种担心是基于“客户对我有敌意”这样一个预设的场景。想象客户的“敌意”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场景投射,是自己把客户想象成一个很恐怖、很严苛的地方,仿佛只要稍有不慎,让客户不高兴,自己就会遭受更加激烈的对待。而为了避免被客户无视、冷漠对待、言语攻击,甚至是肢体暴力,可能客服人员会进入一种讨好的状态,由客户决定沟通节奏,放纵自己将沟通底线一退再退。
 
但实际上,即使客户在情绪激动下进行言语攻击,并不意味着客户对客服人员有敌意。我们不要因为假想而拒绝或回避释放善意。
 
真正的善意是积极的。温柔的声音,缓和的语速,乐观的态度,明亮的语调,我们通过自身的定力让沟通远离恶化的可能。无论对方的言语攻击性有多严重,我们觉知“自己”,用饱含善意的言语和态度冷却客户的焦灼。
 
真正的善意是包容的。无论什么样的言语,我们保持倾听;无论什么样的要求,我们保持真诚。通过客户档案或历史记录,了解客户的信息,在一言一语间让客户感受尊重,感受关怀。
 
真正的善意是不求回报的。无论沟通结果如何,客服人员都以“客户满意”为重心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向每一位客户发出善意,可能善意没有得到回应,也没关系。比如,就算客户质疑我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我也不会被摧毁,我照样好好活着。在服务沟通的过程中,我抱有善意,收获了内心的平静;若是抱有敌意,那也是自己受罪。与客户激动情绪相对抗,我们最后获得的只能是伤害。
 
爱自己,相信自己营造的善意能量场。通过释放善意,我们能练就自己的平和与宽广。保持觉知,保持真诚、保持宽容、保持无求,秉持这样的理念,我们就不会吝于释放善意,而爱与关怀,最终将化解客户失控的情绪,让沟通重回初心,让笑容重回脸庞。
 
05
结语:
 
在与情绪激烈的客户沟通时,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清醒。客服人员一方面要应对客户的情绪和诉求,另一方面又要用爱与关怀找回客户的理性与初心。不管当下发生了什么,我们的眼睛要向上看,心灵要放松。不必为了应对客户的情绪而离开“自己”的位置。只要一个小提醒,我们的心灵会开启觉知。
 
卷入负面情绪的能量场中并不能驱散情绪,只会让负能量堆积。如果你发现你的内心中有被扰乱的能量,没关系。你要稳居觉知的位置,无论客户给出了何种攻击性言语,不用被它束缚,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后,让它过去。保持我们内心的纯粹与善意,用爱营造自己的能量场,唯有爱能化解所有干戈,唯有爱能让客户回归本心。
 
相信自己,在觉知中传递爱的能量,驱散焦灼,让沟通被善意环抱。
 
 
 

 

 

 

企业动态

热门活动

师资团队

知识库